无障碍阅读| 微信|微博| 登录|注册

藤茶为媒:来凤特色产业赋能文化传承与 全球交融

2025-09-16 18:03 来凤民宗局

在武陵山腹地的来凤县,一株株承载着千年农耕智慧的藤茶,正以蓬勃的产业生命力串联起文化传承、经济发展与国际对话。2025年8月,来自全球11个国家1200余名嘉宾齐聚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来凤县,共同见证第三届国际藤茶大会的成功举办。这不仅彰显了“世界藤茶之乡”的独特魅力,更勾勒出一幅以特色文化为根、产业升级为翼、创新发展为要、区域协同为径、全球交融为向的发展蓝图,成为民族地区实现共同现代化的生动范例。

文脉赓续:让民族文化在产业发展中生生不息。来凤藤茶的韵味,深植于各民族世代相传的文化基因。从《诗经》记载的“古茶钩藤”到明代《救荒本草》的药用记载,从土家族婚俗中“一碗定情茶”的仪式感,到民歌《直嘎多,里嘎多》里“嘎嘎要喝热藤茶”的生活场景,藤茶早已超越植物属性,成为各族儿女情感联结与文化认同的载体。这份文化传承在当代产业发展中焕发新生。音舞诗剧《茶女谣》将藤茶融入婚俗展演,非遗工艺与现代设计碰撞出的文创产品,“藤茶大师”竞赛中年轻一代对传统技艺的创新演绎,让“土家神茶”的文化辨识度愈发鲜明。“藤茶姐姐”杨艺琼身着民族服饰走进直播间,将摆手舞、吊脚楼等民俗元素融入销售场景,使传统文化以更鲜活的方式触达大众,实现了从“山间习俗”到“文化IP”的跨越。藤茶大会现场的文艺展演更是文化传承的缩影:30位各民族少年吟唱《颂茶丰》,将十万亩茶园的生态画卷与农耕文明的厚重底蕴娓娓道来;土家族传统民歌与二胡、琵琶等民乐的交融,让“推磨制茶”的生活场景穿越时空,唤起观众对乡土文化的集体记忆。传统文化与现代产业相遇,既守护共有精神家园,又为产业注入持久生命力。

产业聚力:从“野草”到“金叶”的各民族共同现代化实践。藤茶产业的崛起,走出一条来凤县乃至武陵山民族地区现代化茶业之路。二十多年前,来凤村医向班贵带着野生藤茶样本揭开其“黄酮含量42%”的健康密码,开启了“野转家”人工栽培的探索。在政府引导与市场驱动下,来凤藤茶种植面积从零星野生发展到10.2万亩,开发出7大系列238个产品,年产值突破22.53亿元,带动2万余户农户增收。同时,产业发展带动基础设施改善——泥泞山路变大道,标准厂房拔地而起,电商物流通村入户,让“绿水青山”真正转化为“金山银山”,印证了“产业兴旺是民族地区现代化的根基”。“藤茶大师”职业技能竞赛的举办,既传承了传统工艺,又培养了专业人才。从村医向班贵的“第一桶金”到杨艺琼的“直播出圈”,从王方兄妹的“精深加工”到全县近200家市场主体的协同发力,藤茶产业不仅创造了经济价值,更重塑了乡村的生产方式与生活面貌,让民族地区在中国式现代化进程中不掉队、能赶超。

创新赋能:以现代健康理念促进传统产业升级。产业升级的核心在于科技与业态创新,通过农业深加工,不断融合传统滋味和现代健康理念,藤茶产品不断推陈出新,藤茶中药饮片已纳入湖北医保目录,两款压片糖果正申请保健认证;金祈公司联合高校将黄酮提取率提升至80%,让一斤干茶从40元增值到提炼物每吨30万元;茉莉藤茶拼配饮品、藤茶啤酒、中药饮片、抗皱面膜等精深加工产品的推出,实现了从“单一冲泡茶”到“全产业链开发”的跨越。探索传统茶文化的现代表达,举办首届来凤藤茶新茶饮创意大赛,100余位调饮师以藤茶为基底创作新饮品:北京选手将冷萃与热泡相结合,激发出来凤藤茶清爽醇和的口感;将青提汁注入藤茶汤,“蔓蔓青藤”在唇齿之间蔓延;藤茶与椰乳碰撞出“雪落武陵”,与桂花酿交融成“金凤含香”……23款新茶饮配方已录入来凤藤茶数据库。浙江大学茶学系教授、博导屠幼英说:“功能与时尚调饮结合,将助力打开新市场,赢得年轻人和注重保健人群的青睐。”

共创共享:区域联动助推“三交”深度发展。来凤藤茶的壮大,离不开跨区域协作的强大推力。武汉对口帮扶机制下,王方兄妹将医药行业经验引入来凤,建起精深加工生产线;“一会多地”模式联动武汉、墨尔本分会场,让武陵山资源与全球市场无缝对接。产业协同,共享经济红利,更促进了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科研院所的专家与当地农户共同攻关种植技术,外地客商与土家儿女在产销合作中增进理解,跨区域文旅线路的打造让不同地域文化在藤茶故事中相遇。标准共建是协同发展的关键。来凤修订的藤茶地标标准为全球产业提供“中国方案”,产学研沙龙上各方倡议的“标准共建、技术共享、品牌共塑”,正推动形成全国乃至全球藤茶产业的利益共同体。中国农业国际合作促进会构建的“国际平台+品牌赋能”体系,更让来凤藤茶成为武陵山片区与沿海地区、民族地区与发达地区协同发展的纽带,实现了“资源共享、优势互补、文化互鉴”的多元共赢。这种以产业为纽带的协同,打破了地域壁垒,让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在实践中深化,不断融入国家发展大局。当湖北与江苏的科研机构联合攻关种植技术,当重庆的销售网络与来凤的生产基地无缝对接,当土家族的民俗文化通过藤茶产品走进全国千家万户,区域协同已超越经济范畴,各民族文化相通、经济相依、情感相亲的不竭动力,促进各地区在经济上更加紧密地连在一起、融为一体。

茶香致远:从“中国藤茶之乡”到“世界茶单”的文明对话。当国际慢茶联盟授予来凤“世界藤茶之乡”称号,当密西西比河、亚马逊河的水与酉水河水共酿一盏藤茶,这株植物已成为中国与世界对话的使者。来凤藤茶的国际化,不仅是产品出口,更是标准输出与文化交流:通过建立跨国实验室应对欧盟标准,在德国食品展上以数据证明品质,让“中国藤茶”的话语权逐步提升;海外直播中融入的土家文化元素,让世界在品味茶香的同时,感受中国民族文化的独特魅力。两届国际藤茶大会收获600万美元外贸订单,产品远销阿联酋、澳大利亚等地,印证了“民族的就是世界的”。更深远的意义在于,来凤以藤茶为媒,搭建起一个开放包容的合作平台:11国嘉宾共商产业发展,“天下之水共酿一盏茶”的象征,恰是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的生动诠释——在文明互鉴中寻求共赢,在产业合作中增进情谊。国际茶叶委员会主席伊恩·吉布斯的评价道出了藤茶的全球价值:“它与传统茶叶同源,从药用走向饮品,承载着中国智慧,也回应着全球对健康生活的追求。”当藤茶啤酒、精油等产品进入国际市场,当土家民歌与全息光影技术结合的展演惊艳海外观众,来凤正以务实的产业实践,将民族文化推向世界。温润的“茶香”,传达着中华民族同世界各国人民携手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美好愿景。

从深山灵草到世界茶单,从土家婚俗到国际舞台,来凤藤茶的故事,是一支文化传承与产业创新的交响曲,是一幅区域协同与全球交融的画卷。民族地区的现代化,不必舍本逐末;特色产业的国际化,更需扎根文化土壤,随着“中国藤谷”“世界藤茶之乡”蓝图的铺展,这株藤蔓将继续缠绕起传统与现代、民族与世界,在新时代的征程中书写更多“苦尽甘来”的新篇章。

相关附件:

扫一扫在手机上查看当前页面

 已阅 0  打印   关闭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