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障碍阅读| 微信|微博| 登录|注册

老河口市光未然小学“五个融入”驱动 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实践校区建设

2025-09-29 14:41 老河口市民宗局

老河口市光未然小学创办于1921年,为纪念《黄河大合唱》词作者、老河口市籍著名诗人光未然,该校命名为光未然小学。学校现有师生1305名,其中少数民族师生28名。近年来,该校始终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创新构建“五个融入”机制与“课堂+文化+实践”三位一体育人模式,着力培养学生共同体意识。学校先后获得“全省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学校”“湖北省文明校园”“湖北省学校文化建设百强校”“湖北省家风家教实践基地”“全国青少年校园足球特色学校”等殊荣。

一、融入课堂教育,夯实思想根基

学校将课堂作为民族团结教育的主阵地,推动民族团结教育与日常教学深度融合。一是学科渗透,在语文、美术、音乐、体育等学科教学中融入民族文化内容,如语文课分析《草原英雄小姐妹》,美术课描绘“中华民族大家庭”,音乐课学唱民族歌曲,体育课开展竹竿舞等民族传统体育活动。二是专题深化,打造特色石榴籽课堂,通过情境模拟、角色扮演、故事分享等形式,阐释“五个共同”与“五个认同”。作为老河口市“大中小幼思政教育一体化省级试点”牵头校,学校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强化“三个离不开”“五个认同”教育;依托少先队开展特色思政活动,打造“家乡有个光未然”思政课,推动思政课程与课程思政融合。

二、融入主题教育,增进民族情感

学校以多样化主题活动为载体,开展“光辉的足迹”知识宣讲,组织师生学习各民族团结奋斗历史;观看《红河谷》《冰山上的来客》等经典影片,阅读《中华民族的故事》,深化“三个离不开”“四个与共”理念。每年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宣传月期间,举办各民族学生“手拉手”活动,开展民族美食分享等交流活动,促进各族学生交往交流交融。在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之际,学校师生与广州南沙区、山西壶口瀑布等地群众共唱《保卫黄河》,展现了中华民族一家亲的良好风貌。

三、融入文化建设,营造浓厚氛围

学校打造以“一馆三区”为核心的“无声的民族团结课堂”。光未然陈列馆自2019年5月开馆以来,已接待参观百余场次、近万人次,馆内陈列《黄河大合唱》油印本等珍贵资料,各族学生组成“小小讲解员”队伍,讲述先辈各民族团结协作故事。校园“三区”包括:“一眼千年”区,通过漫画展板将中华五千年文明与各民族习俗趣味呈现;“大阅读视野”区,设置民族文化图书角,摆满《阿诗玛的故事》《草原上的小牧民》,课间各族孩子围坐共读;“家乡情怀”区,展示学生原创的民族团结主题诗词。

四、融入课外活动,促进交往交融

学校积极开展丰富多彩的课外民族团结教育活动。每日课间操后,全校师生同跳融合多民族元素的“爱我中华”集体舞;创编《黄河大合唱》情景剧等文艺节目,成为学校常态社团展示活动;开展“民族游戏乐园”等活动,增进学生间默契。与西藏琼结县小学开展“云端联欢”活动,促进两地学生文化交流。“小拓荒”童声合唱团中,7个民族的孩子共同唱响《祖国有我》,相关节目在文明湖北等公众号发表;课桌操《民族精神代代传》在“学习强国”平台展示。

五、融入校园管理,强化保障机制

学校将民族团结理念融入校园管理,构建由德育处牵头,班主任、心理教师、家委会参与的“定期排查+动态研判”机制,每学期初、重大节庆前了解师生思想动态。设立“石榴籽驿站”,由师生担任“伙伴调解员”;依托“家长课堂”,邀请不同民族家长讲解民族文化,营造各民族师生和谐共处的良好环境。

相关附件:

扫一扫在手机上查看当前页面

 已阅 0  打印   关闭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