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障碍阅读| 微信|微博| 登录|注册

宣恩独竹漂健儿劈波夺冠 贡水之滨奏响体旅融合强音

2025-07-24 11:13 宣恩县民族宗教事务局

7月23日,2025年全国“民体杯”独竹漂比赛在贵州镇远圆满收官,宣恩县独竹漂运动员杨开燕、马建军代表湖北省出战,凭借精湛技艺勇夺女子100米直道竞速一等奖、200米直道竞速二等奖,男子100米和200米直道竞速双项二等奖。这一突破性成绩不仅刷新了湖北省独竹漂运动项目在全国竞技领域的历史高度,更标志着宣恩县“民族体育+文旅融合”战略取得阶段性显著成效,为全省民族体育事业发展贡献了“宣恩力量”。

竞技赛场:从三等奖到一等奖的跨越

“水上轻骑兵”杨开燕的成长蜕变,是宣恩县深耕人才培育的生动实践。作为宣恩县“贡水人才”储备计划引进的核心教练兼运动员,她在2024年民体杯斩获女子100米直道竞速三等奖后,依托“训练-参赛-执教”闭环培养体系,在贡水河训练基地实现技术迭代升级。此次比赛中,她以风驰电掣的速度和稳健的平衡技巧征服裁判,最终摘得桂冠,充分展现了宣恩体教融合的扎实成果。

另一位运动员马建军同样表现亮眼,继2024年全国第十二届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会摘银后,此次再获双项二等奖,印证了宣恩县独竹漂项目梯队建设的系统成效。两人的成绩突破,不仅是个人努力的结果,更彰显了宣恩县在民族体育竞技领域持续攻坚的决心与能力。

人才培育:系统性布局筑牢发展根基

成绩的背后,是宣恩县对民族体育事业的系统性战略布局。通过“贡水人才”储备计划,宣恩县不仅为专业运动员提供优厚保障,更依托贡水河训练基地,构建起从青少年选拔到职业运动员培养的完整链条。自2022年基地建成以来,已培养专业运动员20余名,成为湖北省独竹漂项目发展的核心引擎,为全省民族体育人才队伍建设提供了“宣恩样本”。

赛事经济:文旅融合激活区域发展动能

宣恩县始终将民族体育发展与文旅融合同频共振,以赛事为媒激活区域经济。2024年承办的第十二届全国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会“同心畅享”系列活动全国龙舟邀请赛暨第十六届贡水河水上运动会,吸引2700余名运动员参赛,带动彭家寨、矅天眼等景区游客量同比增长30%以上,旅游综合收入达90亿元,形成“以赛聚客、以客促产”的良性循环。

如今,独竹漂这一特色项目已通过贡水河训练基地转化为宣恩本土文化IP,成为“仙山贡水·浪漫宣恩”城市名片的重要标识。近年来,宣恩累计接待游客1525万人次,带动餐饮、住宿等行业就业超1.2万人,民族体育已成为拉动区域经济、助力乡村振兴的重要力量。

民生普惠:从赛事舞台到百姓生活

民族体育的终极价值在于全民共享。宣恩县近20所中小学组建民族体育队伍,年均开展板鞋竞速、高脚竞速等活动超200场,让民族体育从竞技赛场走进校园课堂。在长潭河侗族乡洗马坪村,村民杨银华自发组织押加、旱船竞速等活动,成为乡村民族体育传承的“火种”。

以承办2026年省第十一届民族运动会为契机,宣恩县加速完善城乡体育设施网络,全县162个村(社区)实现多功能文体广场全覆盖,构建“15分钟健身圈”,常态化举办气排球、龙舟和水上拔河等群众性赛事,营造“全民参与、全民运动、全民健康”的浓厚氛围,让发展成果真正惠及群众。

“一根竹竿划出的不仅是竞技风采,更是全县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宣恩县民族宗教事务局党组书记、局长周和军表示。从2024年全国赛事三等奖到2025年民体杯一等奖,从赤水河畔到贡水之滨,宣恩县正以民族体育为笔,在武陵山区勾勒“体育强县、文化兴县、旅游富县”的壮美画卷,为全州、全省民族体育事业发展贡献更多力量。

相关附件:

扫一扫在手机上查看当前页面

 已阅 0  打印   关闭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