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障碍阅读| 微信|微博| 登录|注册

一个鄂西山村华丽蝶变的文化密码

2023-11-15 14:40 湖北省民宗委

在鄂西山区,有一个原本名不见经传的偏僻村寨,近年来声誉鹊起。一年四季,不少游客自驾至此,赏景休憩。节假日村里的民宿一房难求,农家乐生意火爆。

图为二官寨村风光。新华网发 黄玲摄

距离恩施州城40余公里的恩施市盛家坝镇二官寨村,国土面积37.6平方公里,村民有815户、3002人,其中土家族占80%。过去的二官寨村,交通不便,人畜混居,污水横流,贫穷落后,干群关系紧张,“扯皮拉筋”时有发生。如今,村里水电路网等基础设施得到极大改善,茶叶、烟叶、药材种植成为富民产业,村民在家门口吃上了旅游饭,走上了致富路。从“养在深闺人未识”变成中国美丽休闲乡村、全国第二批乡村旅游重点村、全国第二批乡村治理示范乡村,二官寨实现了华丽蝶变。

古村落吊脚楼建筑群成金字招牌

春天的二官寨,蒙蒙细雨过后,一层薄雾飘浮在半山腰。清澈见底的小溪河穿村而过,河边一栋栋依山而建的土家吊脚楼,错落有致,极为壮观。粉红的桃花、洁白的野樱点缀在漫山遍野中,吊脚楼上冒出袅袅炊烟,勾勒出一幅古朴静谧的田园风光。

二官寨村平均海拔1000米,森林覆盖率85%。有“倒流三千八百里”之称的马鹿河和小溪河穿境而过,两条河流呈“Y”字形,将村寨分割成5个自然村落,其中最具特色的是小溪、旧铺两个古寨。

图为二官寨村吊脚楼群。新华网发 黄玲摄

小溪、旧铺两个古寨民居的整体风格是吊脚楼建筑,最早的吊脚楼已有300多年的历史。二官寨村党支部书记康尚介绍,整个二官寨村有800栋吊脚楼建筑。小溪胡家大院由上坝、中坝、下坝三个大院百余栋吊脚楼组成。旧铺是康家大院所在地,是恩施入川古盐道上的一个古村落,完好地保存有89栋土家吊脚楼。康家大院吊脚楼建筑面积达2000多平方米,规模宏大,被专家称为“中国南方干栏式建筑活化石”。

二官寨的吊脚楼群因为过去交通闭塞、经济落后被“幸运”地保留下来,但吊脚楼人畜混居,臭气熏天。“不拆一栋老屋,不建一座砖房。”康尚说,2013年二官寨着手开展水电路网等基础设施建设和人居环境整治,2014年公路通车,于是一些人就把钢筋、水泥拖回来准备建房子,村干部挨家挨户做工作,最后大家按照村里的要求,新修的房子没有砖房,都是吊脚楼。

图为二官寨村吊脚楼群。新华网发 黄玲摄

二官寨因为“看得见山,望得见水,记得住乡愁”,被专家誉为“原始古村落,现代桃花源”。目前,该村已与华中科技大学、湖北美术学院、湖北民族大学等高校建立合作机制,打造了休闲养生、艺术写生、影视拍摄等合作品牌,《大花》《舞爱》《白云生处》等电影都把二官寨作为主拍摄地。

43岁的村民康伦才曾经因为反对统一修建吊脚楼,被村干部称为“刺头”。如今他既开民宿,又搞养殖,民宿床位100多张,生猪在栏200多头。他说,因为小时候没有住过像样的房子,所以打工赚钱后,就特想建一栋漂亮的洋房。经村干部反复做工作,他逐渐认识到吊脚楼才是二官寨最大的特色。他家的民宿修起来后,电影《白云生处》剧组在村里取景拍摄,近300人吃住都在他家,两个月的时间他就收入了70多万元。

特色浓郁的土家文化成靓丽风景

以茶叶为主业的小溪古寨,清明前夕,已有村民在一垄垄茶树边采摘明前茶。村民一边采茶,一边在游客的喝彩下唱起当地的山歌。而在旧铺康家大院,村里农民艺术团的团员则在排练山歌节目,为晚上的抖音直播做准备。

图为身穿民族服饰的二官寨村民在游客的吆喝下边采茶边唱山歌。新华网 肖进安摄

二官寨历史文化底蕴深厚。相传清咸丰年间,恩施时任知县任海宴曾会同昔日在新疆为官的本地人士康明达一同在此断过争田界纠纷案,遂得名“二官界”,后因兵燹筑寨,更名“二官寨”。明末清初,二官寨曾是“湖广填四川”的重要通道之一。二官寨及周边村寨居民多为外省移民后裔,保留着土家族的文化习俗。

号子了喊起来啊,我去把梁树抬哦,嘿嚯啊,梁树大又圆,东家要发财哦……”每到村寨新修吊脚楼时,“掌墨师”会烧香奠酒。在支客司的指挥下,工人用楼梯和绳子把梁树升到屋顶,“掌墨师”与木匠完成梁木对接就完成了上梁。整个过程既严肃,又有趣。

村民康柱是一名党员,他是武汉金甲中城勘测设计有限公司的总经理。他和堂兄康敏是村里最早一批意识到吊脚楼价值的人,2014年响应村里的号召一起回乡创业,带领村民唱山歌是他的日常工作之一。他介绍说,村里组建了情景剧、腰鼓、莲响、广场舞等群众文化队伍6支,参与对象300余人。其中,由68名村民参演的《二官人家》实景剧,融入“九佬十八匠”、西兰卡普、传统祭祀等元素,成为二官寨独特文化的缩影。

图为二官寨村支部书记康尚(右一)带领村民直播推介二官寨。新华网发 吕宁梦婷摄

二官寨保存着大量的文物遗址遗迹和非物质文化遗产,三棒鼓、莲响、油茶汤、吊脚楼制造工艺、篾扎技艺、山民歌、陪十弟兄、陪十姊妹、打夜锣鼓、板凳拳等土家文化元素,随着“油菜花节”“农耕文化节”“插秧节”等乡村民俗活动的开展,影响越来越大,越来越多的游客慕名而来。

家风文化为乡村振兴注入“文明力量”

在二官寨村,随处可以看到废旧的石磙、石磨、石碾等农器具,村民对它们稍加装饰后,摆放在庭院。村寨里农耕文化展示馆陈列的各种农具,充满乡土气息。在当地长期农耕文明浸润下形成的家规家训牌匾,既有土家文化风味,也为乡村振兴注入“文明力量”。

图为二官寨康家大院各种石磨随处可见。新华网 肖进安摄

旧铺康家院子和小溪胡家院子里都有《家训》。在康家大院入口处,立着《康氏家训》80言,“家规家风、有祖有宗,约定俗成、不可中庸,优良传统、永装心中……”在胡家大院里面,立着《胡氏家训》40言,“思源继光、谨立家训,奉公守法、为国为民,齐家兴业、耕读为本……”当地村民介绍,康家、胡家祖辈在清乾隆年间分别从湖南新化、芷江迁至旧铺、小溪,繁衍三百年,《康氏家训》《胡氏家训》一直是康家人、胡家人的处世准则,要求子孙多行善事,积极有为,不做违背纲常伦理之事。

近年来,二官寨村充分发挥家风家训在乡村治理、乡风文明建设中的正能量,推动家训挂厅堂、立广场、种心田,让好家训好家风代代相传。”盛家坝镇镇长王安胜说,二官寨大力挖掘、整理、编写好家训,开展“立家规、传家训”等一系列文明实践活动,为脱贫攻坚、乡村振兴注入“文明力量”。

今年51岁的烟农宋菊芳虽只有小学文化程度,却是二官寨远近闻名的“女强人”。“她独自撑起了整个家,培养了3名大学生,每年还要种几十亩烟。”提起宋菊芳,村民们纷纷竖起大拇指。

宋菊芳家有5口人,丈夫患有疾病,每年需近万元的医药费。3个孩子2个大学刚毕业,1个孩子上大学,家里所有的开支都由她承担。于是,身体柔弱的宋菊芳学着种烟、犁地、打土、开车,用自己勤劳的双手敲开了脱贫致富的大门。前年,她花20多万元盖起了一栋三层楼的大房子,家里的生活越来越好。谈起三个孩子,宋菊芳的脸上洋溢着幸福的笑容,“几个孩子非常孝顺,每次放假就会回家帮忙。”

图为胡家大院一角挂着“明是明非明古今”的牌匾。新华网 肖进安摄

走进二官寨,文明乡风、良好家风、淳朴民风拂面而来。2020年,农业农村部发布首批21个“全国村级乡风文明建设优秀典型案例”,二官寨村成功入选。

春天赏油菜花,夏天体验插秧,秋天览稻田,冬天观雪景,古韵二官寨的名声也越来越响亮。乡村振兴,既要塑形,也要铸魂。在二官寨,让人着迷的不单是当地的山水美景,浓郁的乡村文化,成为二官寨华丽蝶变的文化密码,让二官寨这个“中国传统村落”散发着别样的魅力。

图为二官寨圣孔坪风光。新华网发 黄玲摄

相关附件:

扫一扫在手机上查看当前页面

 已阅 0  打印   关闭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