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障碍阅读| 微信|微博| 登录|注册

关于宫观自养的几点思考

2024-04-28 09:00 湖北省道教协会

宗教自养是我国宗教坚持独立自主自办方针和坚持我国宗教中国化方向的物质基础,是切实加强道教自身建设的重要内容,弘扬文化、培养人才、参与社会公益等都需要经济作为基础保障。目前,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大部分宫观已经解决温饱,处在城市内的宫观由于人流量大,自养条件相对较好,但总的来说,道教宫观自养能力还是不强。对于处在边远山区、农村甚至是大山里的大部分宫观主要靠信众随缘布施,俗称“香火庙”,没有固定的服务项目作为支撑,随着时代进步和社会发展,这种方式已将成为无根之水,道教自养面临着新的机遇与挑战。

2月29日,我随省道教协会赴上海、嘉兴等地,开展了红色教育活动之旅,感受了中国共产党从无到有、从弱小到强大的光辉历程。同时参访了上海城隍庙、浙江福星观、灵隐寺等地,通过参访、交流学习,结合我们自己宫观的情况,感觉还是存在很大的差距,我们要认真对标对表,找差距,补短板。

上海、浙江几所宫观和寺院整合和运用自身资源,进一步开拓自养渠道,从容应对新形势下宗教自养面临的问题与挑战,不断改善和推进自养工作,值得我们借鉴和学习。就此,我就宫观自养谈一下我的认知。

一、宫观自养的基本原则

宫观自养要突出两点,一是宗教性,二是文化性。宗教性是指宫观自养的经营理念不能简单地等同于社会上的商业发展理念,也就是要正确区分商业化和自养,要注意保持道教特色,注重将道教理念注入到自养行为中,不能唯利是图,不能损害道教形象,不以赢利为目的,主要是为信教群众服务,为社会服务,特别是扶助弱势群体,体现道教扶危济困的宗旨,应坚持合理收费和优质服务。

文化性是指宫观的自养项目要有内涵,要注重宣传道教深厚的文化底韵,不断提高服务项目的档次和品味,突出项目的文化性,尤其是对作为中国传统文化重要组成部分的道教文化更要大力弘扬和继承。每一个项目必须有强大的文化底蕴作为支撑。

二、宫观自养的一些可行性项目

在与福星观等宫观的交流中得知在“初一、十五”或重大宗教节日,采取降低门票价格,对一些“老香客”,则办理优惠票证。这一做法,看起来是减少了一时的收入,但是却保证了香客的群众性、广泛性,也使得香客心中保留了宫观神圣性的情感。长期实践表明,这样做保证了收入的“细水长流”。这就是《道德经》中说的“既以与人,己愈有;既以与人,己愈多”。

1、发挥皈依证的作用。皈依证不但是皈依弟子皈依道教的凭证,更是凝聚信众的纽带,对符合皈依条件,有信仰的信众,发放皈依证,定时开展学习和道教活动,同时在景区的宫观和景区做好协调工作,对持皈依证的信众施行免票。这样既有便于信众的管理和引导,又可以凝聚信众,共同为宫观做宣传。

2、发挥好道教斋醮活动的作用。道教斋醮是道教活动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传承和弘扬道教文化重要途径,更是展示道教济世度人思想的具体体现,历代祖师都是用“随方设教”的理念在宏道度人,我们应该充分发挥道教斋醮在自养中的作用,深入挖掘道教斋醮中有利于信众需求,符合公序良俗、能够更好的与当地风俗文化有机结合的斋醮科仪,向信众合理的开展有偿服务,这样,既为信众解决了问题,也能够为宫观自养贡献力量。

3、发挥好法物流通处和其他自养项目的作用。在法物流通处这方面,我们没有加以注意,也可以说没有作为重点,以致许多资源白白流失,而宫观本身在经济上也举步维艰,我们的宫观的法物流通处也仅仅是销售一些香、灯、裱纸等基本商品,这种态度过于消极。要去认真了解信众的需求和民间风俗习惯的基础上,结合当地实际情况,合理开发出适应当代信众需要的法物和其他的文创产品。但是,在经营销售方面要讲究方式,坚决反对为了创收不择手段。宫观毕竟是神圣的地方,不能将一切世俗的手段都搬进来。

4、发挥好其他自养项目的作用。宫观是与整个道教文化联系在一起的。如果一个宫观,虽有地理上或其它方面的优越条件,但在文化建设上含量很低,或者不注意注入新的适应时代的文化元素,那么它对游客和信众不可能有多大的吸引力,即使暂时有一点,也会迅速衰减。要加强宫观的文化“含金量”。道教的符箓作为一种特殊的文化形势,以它独有的审美价值和文化意义,让其在相关领域占有一席之地,并对现代书法绘画的创新和传播具有启发作用,把道教符箓与书法绘画结合,继而转化为产品,也是可以作为项目考虑的。道教养生、道教医药、道教武术等都可以转化产品,实现宫观自养。总之我们要进一步解放思想,在法律法规允许的范围内,在符合道教教义教规的范围内合理、合法、合规开展自养。为确保宗教自养发展,注意培养经济管理人才,建立严格的财务制度。自养活动的收支情况,也要公开透明,自觉接受信教群众、财税部门和政府宗教工作部门的监督。正确引导和规范自养收入的资金流向。

当前,我们要认真思考如何在去商业化的总体原则下,如何发挥道教自身优势,积极规范开展自养事业,让宗教自养事业不断规范和健康发展,为道教健康传承提供支撑,为为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作出应有贡献。

相关附件:

扫一扫在手机上查看当前页面

 已阅 0  打印   关闭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