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58 - 2022年第3期
P. 58

民族教育

会“、民族团结进步宣传月”、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 100 厚氛围。文化认同是最深层次的认同,学校特别注重

周年、参观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国防教育基地和革命 文化育人,广泛收集各民族饮食、服饰、风俗习惯、文

遗址遗迹、观看红色电影等一系列活动,让学生了解 化艺术、建筑风格、信仰崇拜、道德礼仪等文化素材,

祖国悠久的历史、灿烂的文化,不断增强学生对伟大 把各民族共享的中华文化符号和中华民族形象融入

祖国、中华民族、中华文化、中国共产党、中国特色社 校园文化建设,打造了历史民族文化长廊、尚行文化

会主义的认同。                   长廊、时代精神谱系梯道、民俗长卷及浮雕壁画 4大

抓家长思想建设,确立共同意识。为形成全面、 景观带,在教学楼分别以“红色党建”“民族团结”“国

全程、全员育人格局,利用访万家、家长会,深入宣传 粹经典”“生命空间”为主题打造主题展示厅,营造浓

党的教育方针和民族政策,开展“中华民族一家亲” 厚的文化氛围。

家校手拉手活动,让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融入千家    融入校园特色平台,实施文化育人工程,增强文

万户。                       化认同。充分利用“双师课堂“”专递课堂“”梦想课堂”

                          “尚娃剧场”“校园电视台”等平台,结合“四史”学习,

     融入课程体系改革,强化教学育人      举办经典诵读、争做新时代好队员、汉字书写大赛、科

融入校本教材,自主编写校本教材,发挥课堂作 创大赛等,开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和社会

用。充分发挥课堂主阵地作用,编撰了《尚行》辅导教 主义先进文化教育,引导学生深入学习中华优秀传统

材,分为学习习惯、生活习惯、安全教育、交往习惯、 文化。

民族文化、传统经典 6大板块。将中华民族、中华民

族文化知识作为主要内容,让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融入特色课程开展,强化活动育人

教育真正做到进教材、进课堂。严格教学管理,保障   融入文体活动,开设文体兴趣班,丰富活动载体。

课程实施。在师资、场地、时间等方面加大保障力度, 将中华民族优秀的传统体育、音乐、舞蹈等融入课堂

每周至少开展一节民族校本课,建立民族教育教学、 内外,开设丰富多彩的特色课,成立了合唱团、腰鼓

教师培训、督导检查等工作机制,使辅导课程落地落 队、民乐班等 8个兴趣社团,开设民族舞蹈、剪纸艺术

实。                        等 6大主题兴趣班,充分激发学生兴趣,在艺术熏陶

融入“思政课程”,开设拓展课程。把铸牢中华民 中,让学生认识到中华民族文化的博大精深。

族共同体意识主题教育融入学科教学,与素质教育紧   融入传承活动,推进传承基地建设,擦亮特色品

密结合,每天开设不低于 1个小时的素质拓展实践 牌。作为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首批民族文化传承基

课,通过书法、绘画、演讲、手工、民乐、体育、劳动等课 地,学校立足本土,开设陀螺、高跷、板鞋竞速、押加、

程融入思政意识,全面引导学生树立中华民族共同体 射弩、板凳龙 6大传统民族体育项目,传承摆手舞、连

意识。                       湘、肉连响 3种具有浓郁地方特色的传统舞蹈,民族

                          文化基地建设已成为学习靓丽的文化品牌。

     融入校园文化打造,强化环境育人      融入展示活动,持续开展“一会两节”,突出成果

融入校园文化建设,丰富活动平台。通过打造文 展示。学校将弘扬爱国主义、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

明校园、最美班级等创建活动,多方筹集资金对学校 识贯穿到运动会、建队节、“六一”儿童节活动中,通过

硬软件设施提档升级,打造了美术室、音乐室、创客 “一会两节”丰富多彩的文体活动,不断把“爱我中华”

室、图书馆等 15间设施齐全的专题活动室,为开展铸 的种子根植于学生的心灵深处。

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搭建平台。         (作者单位:湖北省利川市民宗局、利川市第二民

    融入校园每个地方,创设校园文化景观,营造浓 族实验小学)

54 民族大家庭
   53   54   55   56   57   58   59   60   61   62   6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