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30 - 2022年第3期
P. 30

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专栏

联网平台等要联合开展论坛、讲座、学术交流等研讨             非遗与文创结合。任何一个非遗项目都包含了
活动。比如,非遗故事中宣扬的“忠心”与我们当代的      诸多鲜明的文化特征,我们要善于提炼其中优秀的
爱国情怀有什么关联和区别;各民族图腾历史和现        文化符号,将其植入到文化产业中。除了目前低阶段
实的意义是什么等等。                    的旅游纪念品、手工艺品,更要主动与专业研发团队
                              合作,开发出诸如米老鼠和唐老鸭等极具生命力和
      在正确解读非遗的同时,全方位聚焦铸牢中华    商业价值的 IP。
民族共同体意识,使其成为推动民族政治、经济、文
化和社会发展的强大动力,成为各民族交往交流交              同时,积极推动非遗以不同的路径和方法从“文
融的精神纽带。                       化资源”向“文化资本”的转化,以此推动文化创意产
                              业以及民族经济的全面发展。
                 融入生活 融入时代
     让非遗在民族复兴之路上焕发蓬勃生机                         开放包容 创新发展
      提高传承人的积极性和创造力,是激活非遗内    让非遗成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营养因子
在生命力的关键点。
      除了组织培训和研习提高他们的艺术修养,认          我国有 34个项目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非
真落实国家的政策性补贴,还可以探索实施地方政        物质遗产名录,有 1557个项目被列入国家级非物质
府奖励机制。对参加展演表演获奖的文学艺术类非        遗产代表性名录,是世界上非遗数量最大的国家。政
遗传承人按获奖等级进行奖励、对手工艺类非遗传        府大气力传承和保护非遗不仅仅是为了“留住”,更
承人按带动致富的人数或产值进行奖励,结合各地        重要的使之成为未来文明的指向标。
实际探寻科学的奖励机制,有效吸引更多年轻人助
力非遗事业发展。                            要从现代消费者的消费心理和审美情趣出发,
      目前,我们欣喜地看到,不少地方的非遗传承人   准确捕捉非遗的神韵,通过新颖的创意设计开发出
自发走出去或由当地文旅部门组织参加各种商业展        有民族特色的产品,比如民族服饰、手工艺品等,打
演,由非遗带来的直接商业价值使其回血功能逐渐        造“非遗好物”。
增强,但要造血活血,还得寻求更广阔的空间。
      非遗与旅游结合。随着物质生活的日益富足,当         要充分利用动漫设计、软件开发等现代科技手
代人对生活的体验需求不断升级,非遗以其过去式、       段,赋予非遗新的生命力,让其经济价值得到最大限
独特式特质正好满足了差异化、非日常的旅游体验        度的开发。
需求。
      非遗是景区新的文化“卖点”,景区通过展览、展        据了解,长阳土家族自治县的非遗项目撒叶儿
示、展演、体验等多种形式,不仅让游客了解非遗,更      嗬就以 3D动漫的形式被编入教程。即将面世的元宇
了解非遗背后的地方历史文化、风土人情,增强了民       宙与非遗体验式特征契合,或许,它将助推非遗发展
族自豪感。                         到一个新高度。
      非遗与乡村结合。非遗从泥土中产生,只有回归
乡村,才会有不竭的生命力。政府部门要加强设计和             随着国际一体化格局的呈现,未来非遗的创新
引导,因地制宜,搞好保护性利用,寻求市场助力,进      与发展就是中华民族之间相互融合、甚至是国家
行优势转化,让非遗成为最美丽的乡愁,让各族人民       之间跨文化的交流过程,非遗应该以开放包容的
在乡村振兴中实现共同富裕。                 姿态吸纳各民族之长,以全新的姿态拥抱这个世
                              界 。 多 少 年 后 ,一 代 代 人 的 生 命 消 逝 了 ,但 非 遗 的
                              光芒依然闪耀,它为我们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
                              识提供了丰润的文化滋养,并将深刻影响人类命
                              运共同体。

                                  (作者单位:湖北省长阳土家族自治县民宗局)

26 民族大家庭
   25   26   27   28   29   30   31   32   33   34   35